秋阳洒在涞源县的田野上,黑木耳大棚里菌香四溢,苹果园里枝叶间缀满青红果实,肉鸡养殖厂里现代化设备运转不停——这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中,48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身影格外亮眼。他们带着高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敢闯敢试的创新思维,从校园走进田间地头,用青春智慧为涞源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秋日清晨,涞源六叶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的苹果园里,露水还沾在枝叶上,“00后”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张赛康已手持修枝剪站在果树旁。“剪枝时要保留健壮结果枝,剪口角度控制在45度左右,这样能减少水分流失和病虫害侵袭。”他一边认真听基地老技术员讲解,一边盯着枝条反复琢磨,随后弯腰蹲在果树下,小心翼翼修剪多余枝条。
“在河北农业大学学园艺专业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真正到了田间地头才发现,‘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张赛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身旁挂满果实的苹果树笑着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他不仅能独立完成果树秋剪、抽枝、摘袋等基础农事操作,还能根据果树长势提出简单的管护建议,“看着自己参与管理的果子一天天长好,特别有成就感。这里不只是学技术的实战课堂,更是我们年轻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在该基地,像张赛康这样的大学生农业经理人还有3名。“当初优先吸纳这些年轻人,就是看中他们的知识优势。”涞源六叶林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彦利坦言,“他们4人先后来到基地驻守,带着科学的种植理念,从病虫害绿色防治到果品质量检测,再到市场对接,一步步推动基地向科学化、标准化转型,给我们注入了新活力。”
“家人们看过来!咱们涞源的小米是原生态种植,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煮出来的粥清香软糯,现在下单还能享受产地直发优惠!”镜头前,涞源谷润农副食品有限公司的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杨韪祎,手捧金黄的小米热情地向直播间观众介绍。尽管入职刚半个多月,但她对直播流程、产品介绍早已熟练。
“涞源昼夜温差大,苹果品相好、甜度高,线下收购商很认可,但线上‘六叶林果’这一品牌还没打响,销量一直上不去。”去年来到涞源六叶林果种植有限公司的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李晓伟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的关键,“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不能只埋头种地,得把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用起来。”他牵头和张赛康等5人组成直播团队,白天跟着技术员学种植,晚上研究直播技巧,从产品包装设计到直播话术打磨,正在努力尝试打开线上销路。
销售端创新的同时,生产端的技术难题也被大学生农业经理人逐一攻克。玖兴农牧是涞源县肉鸡养殖企业,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刘鼎入职后,运用动物医学专业知识,对肉鸡养殖流程进行优化,使养殖效率提升;菌宝农业食用菌产业园的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建英攻克食用菌培育难题,推动菌包成活率提高。
截至目前,48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中,已有13人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专业能力,获评助理农艺师、助理兽医师等专业技术职称,完成了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成长跨越。
“大学生农业经理人有知识、有活力,但缺乏实践经验,想让他们扎根乡村,得有完善的培养体系托底。”涞源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副股长马立花,道出了涞源县留住年轻人才的关键。为帮助大学生农业经理人快速成长,涞源县推出“岗前实训+导师帮带+平台赋能”三维培养模式,构建起覆盖技术、生产、销售的全链条帮扶体系。
“岗前先集中培训农业政策、基础技术,上岗后再配‘一对一’导师,遇到问题随时能请教。”马立花说,涞源县组建了由农业特派员、科技骨干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组成的导师团,定期深入一线指导,还专门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授课,把先进的种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不仅如此,为降低创业门槛,涞源还打造了六叶林果、菌宝农业、新歌农业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提供2年免费棚室场地,让年轻人敢闯敢干。
近日,涞源县召开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座谈会,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48名大学生农业经理人齐聚一堂,共话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未来。“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为涞源注入了科技兴农的崭新活力。”涞源县委书记王燕的话掷地有声。如今的涞源,正以事业聚才、政策惠才、服务安才,让更多青春力量扎根田野,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着属于新时代农人的精彩篇章。